伴随高分子聚合工艺及后道改性工艺的不断精进,塑料制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高端新材料领域的塑料产品越来越丰富,然而,同时低端市场的一次性塑料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解决全球每年近 4 亿吨塑料废物的处理问题是挑战,也是机会。
简单来说,解决塑料白色污染问题主要有三个方案:
首先是“减量化”,即从终端产品设计的角度尽可能减少不必要塑料的使用,避免过度包装,从源头上减轻塑料处理压力。
接下来是回收再利用,可分为同级再生和降级再生,尽可能延长原料或者聚合物的整个生命周期;最后则是可降解方案,被丢弃的塑料制品可以在特定环境下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主要针对无法减量又无法再利用的塑料垃圾问题。
在“可降解方案”方面,国内正在研发和推行不同类型的可降解材料。目前市场上可降解塑料可分为“石油基”和“生物基”两大类型。两者区分方式主要以生产原料划分。
石油基可降解塑料是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生产,主要包括 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醋)、PBAT(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脂)、PCL(聚己内)等。而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以玉米、秸秆等生物基材为原料,主要包括 PLA(聚乳酸)、PHA(聚基烷酸)等。
生物可降解性和原料来源是评价这些材料是否真正绿色可持续的关键,PLA 和 PBAT 在众多可比材料中脱颖而出,被市场广泛使用。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数据,2021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产量155.3万吨,其中PBAT、PLA 和淀粉基材料的产量占比较大,分别占比 29.91%、29.44%、25.55%。
PLA和PBAT是目前国内主流的两类可降解塑料产品,PLA 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可降解性,是目前产业化较快的生物降解材料;PBAT 分子链具有良好的柔性,成膜性能优异,主要用于膜袋类塑料制品。
相比较之下,聚乳酸 PLA 可能是目前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并实现产业化的唯一解。
材料的生物降解性主要是通过在高分子链上引入可被微生物降解的醋基或其他基团,同时设计分子链结构容易被水分子和微生物浸入。相比于同样高度产业化的 PBAT,PLA 分子结构中的脂肪族键更容易被浸入因而生物降解性能更优。
原料方面,PLA 的直接原料乳酸来源于玉米淀粉或者其他糖类物质的发酵,即以生物质作为原料由于生物质植物或作物的碳固定速率与材料寿命结束后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相当。
因此 PLA相比于使用固碳速率极其缓慢的化石原料的降解塑料(如 PBAT、PBS)更符合绿色可持续概念,也就更加受到对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高的欧洲市场认可。
传统塑料市场庞大,PLA 等可降解塑料迎广阔替代需求。中华环保联合会塑料循环普惠专委会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为 9574.1 万吨,塑料制品产量为 8184.2 万吨,产量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 1/3。
若聚焦一次性塑料产品来看塑料袋、快递塑料包装、以及农用膜占据最大的使用量。
本文所用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侵删!
有任何问题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因此,想要在市场中有长久的发展,还是需要参与其中的。